yd2333云顶电子游戏|(值得再来)有限公司

服务热线:18018256918

公司动态

终于有人关注中国制造业的短板了

发布时间:2021/4/28 10:05:31  点击量: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制造业堪称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始终占据重要的经济地位。《中国制造2025》开篇即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202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达到31.31万亿元,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全国327万家制造企业吸纳了1.05亿人就业,占总就业的27.3%,也是各行业之首。制造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顺利转型升级,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至关重要。


时间进入2021年,中国经济迎来前所未有的内外挑战。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中国对外投资和贸易环境压力骤增,欧美等发达国家引导高端制造业回流本土的同时,中国低端制造业也面临来自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国内宏观经济调控形势复杂,供给侧改革任重道远。制造业的转型中,单一技能的“蓝领”和“白领”已经不能满足智能制造时代的需求,如果让制造业人才大规模的平稳升级,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也是我们不得不迎难而上的挑战,幸运的是,政府有关部门和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找到了答案。


图片

充沛的劳动力带动中国制造业崛起


二战后尤其冷战后,美国利用其超强的经济、政治力量和金融霸权,用跨国企业渗透进了世界每一个角落。与此同时,这些大型跨国企业也尝到了产业转移的甜头,逐渐把工厂搬迁到其他国家,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和优惠的税收政策进行生产,并且使得自己的产品更接近目标市场。


本世纪初,中国加入WTO,全球市场的大门向中国敞开。同时,欧美跨国企业有大量的生产外包需求,中国制造企业生逢其时,大量承接这类需求。也正是这个时候,中国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进入工厂。由于他们大多数接受过九年的义务教育,简单培训之后很快为成为熟练工人,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中坚力量。


加之中国广阔的市场和与日俱增的消费能力,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和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制造业也由此保持了火箭般的发展速度。早在 2010 年,我国制造业总产值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就占比 19.8%,超过美国19.4%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2015 年中国制造业于世界占比已达22%,稳居世界第一位置。


可以说,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建立了一定的比较优势,包括工业体系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大批高素质低价格的熟练工人,以及强大而完善的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这些优势集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


刘易斯转折与效率红利——劳动力需要由量到质的转变


但对于中国制造业而言,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挑战。


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W. Arthur Lewis)发表了题为《对无限劳动力的反思》的论文,提出了自己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刘易斯将经济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此时劳动力过剩,工资取决于维持生活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劳动力短缺阶段,此时传统农业部门中的剩余劳动力被现代工业部门吸收完毕,工资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两者之间的过渡称为“刘易斯转折”。


时下的中国正在经历这样的转折。2016年中国制造业占经济的比重峰值达到32.45%,随后出现趋势性下降,2019年降至27.17%。毋庸讳言,人口红利的消失,正在冲击着制造业的基石,数目庞大的廉价劳动力在过去以及当下的中国经济崛起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旦这个重要角色出现市场短缺,对于整个经济的挑战是巨大的;另一方面,新技术如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AI正在倒逼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中国制造业过去的数量优势因为知识结构和技能问题在智能制造时代并不能发挥作用。


但无论怎样,劳动力因素在过去和未来的制造业体系当中都占据首要位置,而相对于过去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未来面对更多新技术参与的劳动过程更需要对建立劳动力有效的教育培训体系,以提升劳动力熟练使用智能化技术的能力。因此,一个适应智能化时代的完整人才培训体系和模式才是中国智能制造是否能得到长足发展,提升劳动效率,由人口红利转向效率红利的关键。


一个明显的例子,美国威斯康星州给予富士康40亿美元的税务减免和其他激励措施后,把富士康拉到美国建厂。特朗普把富士康在美国的工厂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起初富士康承诺雇佣13000名工人,但富士康很快就发现在当地没法雇佣到这么多技术工人。


并非因为美国当地没有这么多人口,而是没有这么多熟练的技术工人。美国制造业的衰退,由此可窥一斑。这也给中国制造业提了一个醒,人才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


中国智造的人才短板与破局之道


今天的中国拥有足够多的技术工人,但更加适应未来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却缺乏合适的教育培训体系,一个现实的情况是,互联网企业招走了高端人才,大型制造业企业可以消化互联网公司挑选后的人才,而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却将长期面临因无法支付高企的成本无法向智能化转型,导致恶性循环。


每一个大型制造业企业背后都是成百上千个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这些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效率速度如果跟不上,会反噬大型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越是高端制造业越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不仅仅是危言耸听,在之前有关“中国芯”的讨论中,中国的芯片企业很难招到优质人才一直是公认的问题,而绝大部分的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的问题将更加严峻,绝大部分的制造业企业的人力成本尚不足以与芯片企业相比,在公开市场上竞争力堪忧。


那么人从哪里来?


制造业强国德国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德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职业教育的国家,其成熟的职业教育体制被誉为德国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德国联邦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德国15岁以上人口中受过职业教育者为4115 .7万人,占总数的57 .8%;大学以上学历者(包括高等专科学校、综合大学、技术大学和特殊科类大学毕业生)为926.5万人,占13%。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在德国的高度普及。中国和部分发达国家的实质性差距在职业教育层面尤其问题凸显。


所以建立有效的职业教育培训是当务之急。但今天,社会用工中招工难和就业难的问题仍然同时存在,适合人才的雇佣成本不断升高,现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实际上是“两张皮“,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与生产过程脱节,亟需具有智能制造能力、具备产业链优势,并具有优质组织能力的大厂来填补职业教育的空缺。


幸运的是,一些企业也开始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联想集团在近期宣布启动了面向“新IT”时代的人才培训计划——“紫领工程” 。该计划面向职业教育人群,旨在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培训符合智能制造要求的,既熟悉实际制造流程又了解相应技术理论,兼具动手操作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不难理解联想的举措,联想本身即智能制造领域领头羊,在全国各地拥有多家工厂及供应链企业,每年招工人数上万人。“紫领工程”首先解决了自身及供应链企业的人才缺口问题,为企业长期培养符合智能制造要求的人才。


另一个层面,“紫领工程”解决的是社会层面对人才的需求。未来每年受益于“紫领工程”的人数在万人以上,可向各行各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培养和输送“紫领”人才,协同各方力量带动中国制造业人才技能水平的整体提升,形成人才培育的生态圈。


据联想透露,在联想内部,联想教育、联想供应链和联想公益基金会正在协同合作,贯穿职业技能人才成长的各个阶段。其中,联想教育将整合多年来在职教领域的经验,与各地方政府及院校合作,共育智能制造人才精英。联想供应链是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的提供者和高质量就业的最终承载方。联想公益基金会则为来自乡村的中职、高职学生提供资助, “紫领工程”希望培养出面向新IT时代的“大国工匠”。


在全球产业链格局重塑的背景下,随着生产要素的红利逐渐消失,特别是人口红利的释放殆尽,中国制造业必须由大谋强,充分利用智能化技术,通过产业的智能化升级与转型,通过“紫领”复合型人才培养,释放出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效率红利。“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实现“制造强国”梦的关键因素是大力挖掘效率、尽快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在这里,联想给出了具有全行业参考意义的回答,也希望更多中国企业也参与进来,让中国制造的优势延续到中国智造的时代。


来源:环球时报

Baidu
sogou
Powered by ZZZcms